马三立:您呐说相声是个老资格。 王凤山:嘿嘿。 马三立:老艺人呐! 王凤山:说过几年相声,谈不上老艺人。 马三立:您太客气。 王凤山:嘿嘿。 马三立:做一个相声演员。不止要口齿伶俐啊。 王凤山:嗯。 马三立:也需要有文化。 王凤山:当然啦,我们这些说相声的都认识几个字儿。 马三立:哎!认识几个字可不行啊! 王凤山:怎么啦? 马三立:相声嘛。 王凤山:啊。 马三立:说相声儿,这是个语言艺术。 王凤山:是。 马三立:你起码你得懂得语言的逻辑 王凤山:嗯。 马三立:你懂得语法修辞。什么是主语,什么是谓语。什么是主词,什么是副词。 王凤山:嗯。 马三立:动词,形容词,这你得懂吧? 王凤山:哎。 马三立:什么是成语呀,什么是谚语呀,什么是歇后语呀。这个懂不懂? 王凤山:都懂! 马三立:懂? 王凤山:都懂。 马三立:哦。你念过多少年书?你在什么学校毕业? 王凤山:什么学校也没毕业。 马三立:哦。 王凤山:我小时候啊,念过三二年,私塾。 马三立:念三二年书啊?嘿,念三二年书就说相声儿? 王凤山:啊。 马三立:胡闹!胡闹,胡闹!念三二年书怎么能说相声儿?哎呀,这怎么能说得了相声呢? 王凤山:啊?三二年不成?听您这说话,文化水平很高了。 马三立:你看呐。你看。 王凤山:看不出来。 马三立:听! 王凤山:听不出来。 马三立:你怎么听不出来啊? 王凤山:啊,听哪一点儿啊? 马三立:你听啊! 王凤山:啊。 马三立:言谈文雅,举止大方。未语先笑,代客煎药。 王凤山:这位是开药铺的! 马三立:怎么了? 王凤山:你这代客煎药这不药铺吗? 马三立:这句没有用,这是个配句儿 王凤山:没听说过! 马三立:配句儿。 王凤山:这说话还有个配句儿,还有个衬句儿。 马三立:你啊对我不太了解。 王凤山:是。 马三立:你不认识我吧? 王凤山:哎。 马三立:我姓马。 王凤山:哦。 马三立:都管我叫马大学问。 王凤山:马...哦(马)大学问。 马三立:人家都这么称呼我嘛。 王凤山:哎是是是。 马三立:看见我了,"哎!马大学问。" 王凤山:哦。 马三立:外号儿"活字典" 王凤山:活字典!? 马三立:哎。 王凤山:怎么个"活字典"? 马三立:您有不认识的字儿,问我 王凤山:哦。 马三立:问我。 王凤山:问您? 马三立:马上就告诉你,这字念什么。 王凤山:嘿,"活字典",甭差字典了 马三立:你有不会写的字。 王凤山:啊。 马三立:问我。 王凤山:哦,你? 马三立:这字,不会写,怎么写,你找我。 王凤山:啊。 马三立:马上就,就能,就能编,就告诉你。就 就 就怎么写,你就写去吧! 王凤山:马上就告诉我?你就能编出来? 马三立:嗯。 王凤山:哦,这是瞎编字儿这是。 马三立:怎么 怎么就瞎编字儿啊? 王凤山:可不,你马上就告诉我,就 就编出来了? 马三立:不是,编排出号儿来,你再去查字典。 王凤山:哦,编排成号儿,再查字典? 马三立:啊,怎么着? 王凤山:哦,我还...我还以为您是圣人呢,能造字。 马三立:谁造的字啊? 王凤山:圣人。 马三立:哪个圣人? 王凤山:孔圣人! 马三立:创造文字是劳动人们创造的(ps:语法有误)。 王凤山:哦。 马三立:孔圣人,哪儿的孔圣人,你在哪儿见过?你听谁说的? 王凤山:都知道。 马三立:嗯。 王凤山:谁都知道。 马三立:哦。 王凤山:小时候上学的时候,一进书房儿,进门得拜圣人。 马三立:拜圣人。 王凤山:啊。 马三立:圣人姓什么?叫什么?什么模样儿,什么长性儿? 王凤山:没看见过。 马三立:他叫什么名字? 王凤山:那我倒知道。 马三立:叫什么呀? 王凤山:姓孔,名丘,字仲尼。 马三立:嗯。 王凤山:对吧? 马三立:对,有这么个人儿。 王凤山:啊。 马三立:孔仲尼。是吗? 王凤山:啊。 马三立:他是谁啊? 王凤山:圣人。 马三立:哎。他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是历代帝王用孔孟之道,宣传三纲五常,为他们服务。 实际上,咱们中国的文字不是他发明创造的,是劳动人们创造的。 咱们中国的文化有五千多年历史了,孔仲尼到现在只不过两千多年吧。是吗? 王凤山:对。 马三立:孔子生在什么年头儿? 王凤山:啊? 马三立:他生在公元前551年。他生在周朝,周灵王21年。 孔子死于周靖王41年。孔子活到73岁。 马三立:有这么两句话知道不知道? 王凤山:什么呀? 马三立: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王凤山:知道知道,这是坎儿!对吧? 马三立:什么坎儿? 王凤山:啊,七十三八十四,坎儿啊。 马三立:不是坎儿!留这两句话,就是历代帝王他们想念孔孟两个人。 王凤山:哦。 马三立:孔子七十三岁死的,孟子八十四岁死的。 他们就惋惜这两个人呐,嫌他们死得太早了。 说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王凤山:哦。 马三立:就是纪念这两个人。 并不是咱们这些人儿,这别迷信!这不是坎儿! 咱们这些人们,到73岁就死啦?到84岁就都活不了吗?绝对不是! 王凤山:哦。 马三立:都好好儿活着您的,没关系。 王凤山:嗨!你嘱咐这个干嘛呢这!? 马三立:我怕他们害怕。 王凤山:我谁也不害怕呀! 马三立:哎,为什么孔子,周游"溜"国呀? 王凤山:哎对,为扩大他的势力范围。 马三立:不对不对! 王凤山:孔夫子周游....六国? 马三立:哎。 王凤山:六个国家? 马三立:不是,"溜"国。 王凤山:怎么个"溜"国? 马三立:就是溜溜!遛弯儿,溜马路,到各国去溜溜。 王凤山:哦,溜溜? 马三立:哎,到外国。 王凤山:上外国了? 马三立:对了,孔子到过外国。 王凤山:到外国他会说外国话吗 ? 马三立:嗯? 王凤山:会说外国话吗? 马三立:太会了!给外国人讲社会知识。 外国人他赞成孔仲尼,"哎呀,有学问!"佩服他了。 他给讲社会知识。 王凤山:怎么讲的? 马三立:他就给讲啊。 王凤山:讲的什么? 马三立:"Hello!Gone be pension, pen be vection, ven be deertion. The chan is deer, the sheng is gone." "哦?"外国人一想,"对呀,好!"佩服他了,信了。 王凤山:听不懂。 马三立:就这...社会知识嘛! 王凤山:您给说说。 马三立:再说一遍儿。 王凤山:啊。 马三立:Gone be...说 说清楚了吧! 王凤山:哎对 对 对 您。 马三立:缸啊--水缸懂不懂啊? 王凤山:啊水缸,知道。 马三立:他说呀,缸啊,比那盆深。头一句是"缸比盆深"。 王凤山:哦,二句? 马三立:盆比碗深。盆自然比碗,深点儿。 王凤山:哦。 马三立:碗比碟子深。最浅的是碟子,最深的就是缸。 王凤山:哦。 马三立:Gone(缸) be(比) pension(盆深), Pen(盆) be(比) vection(碗深), Ven(碗) be(比) deertion(碟子深), The(最) chan(浅) is(是) deer(碟儿), The(最) sheng(深) is(是) gone(缸). 王凤山:嗨!!就这个呀!? 马三立:外国人就没想到嘛。 王凤山:啊。 马三立:他就没想到... 王凤山:是,想不到。 马三立:孔子到外国去。 他带着两个徒弟。 这两个徒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颜回。 跑到陈国,没辙了,无处投奔了。 没亲戚,没朋友。这就这么叫"在陈绝粮"。 王凤山:哦,就这么绝粮。 马三立:孔子困于陈蔡。 在那儿,没辙儿了。 又着急,又没钱, 又没处投奔,又犯大烟瘾。 王凤山:哎,啊? 马三立:自己难受啊! 王凤山:孔圣人还抽大烟!? 马三立:啊。 王凤山:啊? 马三立:对了。 王凤山:对了? 马三立:孔子抽大烟。 王凤山:那会儿有吗? 马三立:你瞧,有 有考察。 王凤山:哪点儿? 马三立:你念过《论语》? 王凤山:啊。 马三立:《下论语》上有。 王凤山:二三子以我为引(瘾)乎?我无引(瘾)乎矣。"(注:出自《论语·述而》) 王凤山:怎么讲啊? 马三立:这,抽大烟。 王凤山:是啊? 马三立:那一定是子路、颜回呀劝孔子,说:"师父,怎么又买大烟呐?" 他才说:"二三子以我为引(--瘾)乎?"--你们以为我有瘾吗?"我无引(--瘾)乎尔。"--没有瘾,抽着玩儿。 王凤山:啊,抽着玩儿? 马三立:抽着玩儿倒霉了,越抽瘾越大啊。没钱,净当当,卖东西。 王凤山:哦,这圣人还当当。 马三立:找当铺,当当。把零碎儿衣裳,用不着的,全进了当铺了。 王凤山:哦,那会儿有当铺吗? 马三立:有,当铺,有。 王凤山:有? 马三立:当当。 王凤山:哪点儿当当? 马三立:哎,《论语》上有。"君子常(--坦)当当(--荡荡),小人常戚戚。"(注:出自《论语·述而》) 王凤山:哦,这是《四书》上的事儿,"君子坦荡荡"! 马三立:是啊,连毯子一块儿当了。 王凤山:好嘛!净当当去? 马三立:啊,卖东西,零了八碎儿,不要了,全卖了。 半导体收音机,要这干嘛呀?带着挺累赘,卖了吧。 王凤山:那会儿有半导体收音机吗? 马三立:电视机,不要,卖了吧。 王凤山:好! 马三立:没有用。 王凤山:那会儿有这个? 马三立:有。 王凤山:有? 马三立:有。 王凤山:哪句啊? 马三立:你瞧,《论语》...你念过《上论语》? 王凤山:啊。 马三立:"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注:出自《论语·季氏》) 王凤山:怎么讲啊? 马三立:那就半导体收音机。 王凤山:哦。 马三立:"吾闻其语矣",听见说话了,看不见这人,那就是收音机。 王凤山:哦~ 马三立:半导体收音机。 王凤山:电视呢? 马三立:哎,孔子有台电视。 他的电视机无非坏了,用不得了,看也看不了了,听也听不见了。 王凤山:这也在《四书》? 马三立:哎,《四书》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注:出自《老子》第十四章)嗨,听不了了,坏了。 王凤山:坏了? 马三立:子路说:"师傅这怎么办呢?" 子曰:"非礼勿视。"(注:出自孔子的《论语》卷六) 王凤山:这怎么讲? 马三立:非修理不能看撂! 王凤山:嗨。 马三立:全卖净了,里头( )(注:未听清),爷儿仨没钱吃饭。饿得啊,都起不来了,走不了了。 孔子说:"子路,颜回呀,咱们师徒三人,到大街游玩一番,便了。" 王凤山:干嘛去呀? 马三立:游玩。 王凤山:大街上溜达? 马三立:子路说:"师傅,别溜了,受不了啊,这肚子受不了啦!太饿啦!走不动啦!" 孔子说:"你们糊涂了!咱们走在街上咱不为遛弯儿。 咱碰见熟人,相好的时候的半熟脸儿,咱过去给他拜个晚年,他准得请咱吃饭。 他要说请咱们吃饭,咱们就狠狠地吃他一顿能饱三天。" 王凤山:嚯!多没出息呀! 马三立:对,这爷仨儿,在街上,瞪大眼珠子找找熟人。 王凤山:好。 马三立:不为遛弯儿,找人。 一个熟人也没碰见。走到十字路口儿了,瞧见个茶食店。 王凤山:哦,点心铺! 马三立:这个点心铺,五月节卖粽子,八月节卖月饼,正月十五还卖元宵。 王凤山:哦? 马三立:卖元宵啊,还卖熟的。 王凤山:嘿! 马三立:屋里摆几个桌子,在卖座儿门口外有个牌子,红纸写黑字--元宵的价目表,写得很清楚 王凤山:怎么写的? 马三立:"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一个。" 王凤山:哦,一个老钱买一个。 马三立:一老钱一个。这爷仨站门口儿一看,这大锅,煮着元宵,嗬!个儿还真不小。 孔子一看,"嘿!这元宵,多大个儿啊!多好哇!真是个儿又大,馅儿又好!准是面儿又粘,馅儿又甜呐!" 王凤山:嘿,看馋成这个样儿! 马三立:"就是好!" 王凤山:嗯,吃吧。 马三立:没有钱。 王凤山:哎? 马三立:干看着,一摸呀,哟!这儿带着个笔袋。 在那个时候儿念书的人呐都有盛笔的口袋。 王凤山:对。 马三立:在这个笔袋这儿拴着个小老钱。 孔子一想:"哎!把这个钱解下来,拿这个钱买。" 又这么一想:"不行!别人写得明白,一文钱一个。" 王凤山:对。 马三立:"现在这儿有一个钱,怎么能爷儿仨进屋,往那儿一坐,仨人儿买一个元宵吃?" 王凤山:就是啊。 马三立:一看这价目表,嘿,( )(注:仍未听清),乐了。 王凤山:乐什么啊? 马三立:价目表露空了。 王凤山:哪一点儿? 马三立:它写的是"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一个。 "就这么一横,一道儿的"一"。 一瞧街上也没有什么人儿。 孔子,把笔拿出来了,笔帽儿扽下去。 过去,"ber~"又给添了一竖。 王凤山:哦。 马三立:再一念好了。"一文钱,十个" 王凤山:嘿! 马三立:笔帽儿带好,装起来。"呃,仲由。" 王凤山:仲由是谁啊? 马三立:仲由就是子路。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那一个是姓颜,名回,字子渊。 "仲由,颜回啊,来,进来。 咱们,吃点点心。"子路准真没钱。" 师傅,咱不吃,咱没有钱。" "哎别说话,别说话,说这个干嘛?" 爷儿仨往屋里一坐,伙计擦桌进案。 "好,三位,您这吃炸糕,吃熟米饭?" "呃,元宵,元宵。""哦您来多少?" "呃...十个。""哦,三位每位十个?" "不,三个人...来十个。" "三个人来十五个好不好?一人儿来五个。" "我不~就 就要十个。""三个来十个怎么分呐?" "呃......三个人...十个!我这...四个,他们 统统 三个! "好,圣人变日本(人)了!这不是日本话。 "我四个,他们三个。"盛来吃吧。嗬!一吃这个元宵。 嗬这好哇!嗬这好吃啊!吃,饱不了哇! 切糕啊,元宵啊,这就吃着玩儿,当点心。 饿着肚子吃那个?白费!吃四个元宵,没饱。 子路、颜回,一人吃仨,倒坏了! 王凤山:怎么了? 马三立:倒把饿劲儿倒上来了! 王凤山:嗨! 马三立:还要吃啊。 再吃不行,没那么些钱。孔子这儿还直拦着, "不能再吃了,不能要了啊。这东西粘,不好化。" 王凤山:嗨。 马三立:"不能多吃,行了。 "行了怎么办?不饱哇!喝汤吧。 孔子一尝元宵汤。 嘿!甜么丝儿的,浆么糊儿的,稀粥儿一样,像杏仁儿茶。 王凤山:嘿! 马三立:心理一想:"哎!喝点儿这个,不也能饱得了吗? 汤,又白喝,又不算钱,为什么不多喝两碗呢? 哎,掌柜的,掌柜的!给我们爷儿仨,一人来两碗汤。 "好,伙计盛汤!"喝,喝完了,还不饱,还得要。 "掌柜的,受累,再 再......再来两碗,再来两碗汤。" "好,盛汤!"喝,喝完了,不饱,还要。 "掌柜的,汤。"子路、颜回这儿一想, "师傅这儿要,咱也跟着喝,别拘着了,咱也要吧。" "掌柜的,掌柜的!给我们哥儿俩来两碗汤。 受累拿大碗儿盛,大碗儿凉得快。"孔子又站起来, "掌柜的,给我也换大碗,大碗凉得快。" 王凤山:好。 马三立:这爷儿仨赛上了!倒看谁喝得快啊!你也喝,我也喝,你也要,我也要,一人喝了有四十多碗元宵汤! 王凤山:嚯! 马三立:孔子这儿还要呢:"掌柜的,掌柜的,再来两碗,再来两碗! "掌柜的说:"再 再来两碗元宵啊?" "不 不要元宵,汤。" "汤啊?没有啦!元宵满变锅贴儿啦!" 王凤山:嚯!都喝干啦! 马三立:没汤了,喝干了。 王凤山:嘿! 马三立:"好,没有汤了,明儿再来喝来吧。" 王凤山:哎。 马三立:站起来,"啪!"扔一个老钱,扭头就走。 伙计一看,"哎!别走别走,老先生老先生!给钱不对,给钱不对! "孔子说:"怎么的?怎么的!""你甭瞪眼,你吃多少?" "吃多少?十个。" "你给多少钱呐?" "就 就 就这钱。" "就那钱,您看看您给多少钱,您给这一个钱呐,一个老钱一个的啊! "孔子"啪!"把脸往一沉," 胡说!本地人吃嘛一个老钱十个,这外乡人吃嘛价目变更了,临时加价了吗!啊? "掌柜的过来,"老先生,老先生,不要着急。我们不管本地人外乡人,我们一律价钱。 外面有价目表,写得清楚。您老可以看一看。 "孔子说:"哪儿,哪儿有价目表? 哪儿 哪儿写着呢?哪儿写着呢? 走,走!出去,咱们看看去!" 王凤山:嚯!干嘛这么理直气壮? [17:24.03 王凤山:好。 马三立:掌柜的不知道啊。 掌柜的出来就念:"老先生,老先生,您看看,啊。 '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嗯??" 王凤山:多少? 马三立:呀?一瞧,可不十个了吗? 王凤山:嘿! 马三立:呀...多...念...念不出来了 王凤山:哎。 马三立:孔子这儿还直催他:"念!念出来!念出来大伙儿听听! 一个字儿别落下!" 掌柜的说:"我们这是啊,我们这是写错了。我们要写什锦馅儿,同时一忙神写十个了。 完了,完了,怨我们,我们的错儿,算您对了,您请,您走吧。"走不得了吗? 王凤山:啊。 马三立:孔子倒逮住理了。 "是怨你呀?嗯?不是我们蒙嘴吃!告诉你,这是我孔圣人,笔下留情!" 王凤山:要不留情呢? 马三立:"不留情,十字头上添一撇儿。" 王凤山:一个老钱? 马三立:"那就吃一千了。" 王凤山: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