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好朋友, 有一天我们突然听说 Ta被羁押禁见(台湾法律词汇), 不管Ta是清白的或者是有罪的, 因为发生在Ta的身上, 才让我张开眼睛看到了 所谓的羁押的过程以及它的整个制度。 我发现,在司法的公正和独立上 好像还有很多可做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样, 在当时无法跟Ta沟通 也无法给Ta带来任何温暖的时候, 我就透过这篇文章来给Ta一点支持。 《跌倒——寄K》 不久以前,有一个新闻震动了整个香港, 一个不堪坎坷的母亲, 把她十岁多一点的两个孩子捆绑了手脚, 从很高的楼上拋落,然后自己跳下去。 今天早上台湾的新闻, 说是有一个十五岁的国三学生 在他自己学校的厕所里, 用一个塑胶袋套在自己头上,自杀了。 读到这样的新闻, 我总不忍得去读细节。 掩上报纸,走出门, 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的雨, 早上醒来时,看向窗外, 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 这个十五岁的孩子,在他人生最后的三天里头, 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 这黯淡的三天之中, 有没有人拥抱过他? 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好可爱”? 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 有没有人发简讯给他,约他这个周末去踢球? 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 然后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呢?” 有没有人跟他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 有没有人他发过一则简讯,说:“嘿,你今天怎么了?” 在那个三天之中, 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 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 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 他曾经一度犹豫要不要, 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心里的害怕? 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 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 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 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 一个温暖的眼神, 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我想说的是,K,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 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和失败? 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 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者课程里, 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 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骨的张秦 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 而且即使是谈到失败, 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 再度追求出人头地, 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 譬如哪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它的不屈不挠。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 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 譬如说你跌倒的时候,怎么跌得有尊严; 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的时候, 怎么清洗自己的伤口、怎么包扎; 你痛得无法忍受的时候, 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 你一头栽下的时候, 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 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 在你的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的时候,你怎么收拾? 谁教过我们,在跌倒的时候, 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 什么样的智慧才能度过? 跌倒,又怎么样可以变成走得更远的力量? 失败,为什么往往可以变成人生的修行? 为什么跌倒过的人,更深刻,而且更真诚? 我们都没有学过。 我在想,如果这个社会曾经 给那个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 会不会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那片蓝色的天 那样的机会是不是多一点点? 现在K你也跌倒了。你的修行开始。 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 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 一个温暖的眼神、 一个结实的拥抱, 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 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 因为智慧必然是来自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