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广陵散] [ar:佚名] [00:01.874]《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00:10.242]广陵即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境内 [00:17.16]散即散乐是一种民间音乐 [00:22.88]有别于宫廷宴会与祭祀时的雅乐 [00:27.610]《广陵散》是最早流行于东汉末年 [00:33.463]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 [00:36.960]《广陵散》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 [00:42.142]因嵇康受刑而绝世 [00:45.30]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 [00:49.757]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00:55.234]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 [00:58.903]因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韩王所杀 [01:06.49]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 [01:09.876]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 [01:12.888]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 [01:17.974]当他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 [01:23.280]于是他找到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 [01:28.382]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01:32.281]而后自己壮烈身亡 [01:34.856]这个故事被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01:39.36]由于《广陵散》曲谱中有 [01:42.859]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拔剑等内容 [01:47.760]的分段小标题 [01:50.319]所以古来琴家即把《广陵散》 [01:54.813]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01:59.460]聂政所在的时代大约过了六百多年 [02:04.329]西晋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嵇康 [02:10.68]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 [02:13.911]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 [02:19.793]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 [02:23.134]公元前262年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 [02:28.892]临刑前从容弹奏此曲 [02:31.398]曲终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02:35.677]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 [02:38.423]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 [02:42.730]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02:47.581]千年后重听此曲 [02:49.611]不能不念及聂政 [02:51.891]不能不遥想嵇康 [02:53.904]想必嵇康当时在刑场上 [02:56.869]是以此曲来抒臆积郁于胸中的不平 [03:01.817]开指一段从容自由 [03:03.642]可视为全曲的引子 [03:05.935]小序和大序部分则在较平稳的气氛中 [03:10.572]布置了正声和乱声的主调旋律的雏形 [03:15.516]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 [03:18.888]突出描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 [03:25.485]着力刻画了其不屈的精神和坚硬的性格 [03:30.687]正声的主调显示以后 [03:33.181]进一步发展了主调旋律 [03:35.775]此时乐曲表现出一种 [03:37.893]怨恨凄苍的情绪徐缓而沉稳的抒情 [03:42.216]具有缅怀的沉思 [03:44.118]同时孕育着骚动和不安 [03:46.882]随之音乐进入急促的低音扑进 [03:49.798]进而发展成咄咄逼人 [03:51.858]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 [03:54.246]形成全曲的高潮 [03:55.588]即戈矛纵横的战斗气氛 [03:58.159]随后音乐表现出壮阔豪迈沉郁慷慨的气氛 [04:02.202]乱声和后序比较短小 [04:03.964]主要体现出一种热烈欢腾 [04:06.199]和痛快淋漓的感情 [04:08.70]从而结束全曲